光明日报:深刻把握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战略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06 点击数:

作者:崔文龙(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是对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践指南。深刻领会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战略意义,对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科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能力,进而改造客观世界,本质是求真。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质是求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促进、相辅相成。在人类社会的很长时间里,人文和科技都统一于哲学的大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文学科与自然、技术学科划分越来越明显,专业划分也越来越细,导致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分离。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能否在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技教育作为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依靠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人文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是人才引领驱动、人才支撑发展的现代化,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柱石和根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2.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主题。马克思在深刻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历史的最终目的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即让美好生活成为现实。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推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全人类的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人的素质、能力、个性、社会关系等方面,这些都与教育紧密相关。通过科技教育,人们可以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养,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通过人文教育,人们可以丰富精神世界,提高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不但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精神,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3.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决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这就要求广大青少年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具有丰富的学识、创造的精神,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备强健的体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具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精神、美好的心灵,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在实践中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积淀文化底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创新创造人才;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不但需要思维认识上的突破,更需要制度上的创新,构建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协同育人的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4.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效途径

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事实上,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历次转移,都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结果。例如,文艺复兴不仅复兴了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新发现”也极大推动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与发展,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断转化到应用层面,使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和人才中心。启蒙运动造就了法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科学领域的突破性变革。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形势复杂,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既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又要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和灵魂,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抓住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机会窗口”的重要途径。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06版)